前一段时间拜访一家企业,是典型的离散性制造企业问题:有订单不能及时发货,也就是预估不了订单的准确交付时间,大家只能凭自己的感觉来,这样导致了业务人员承诺的日期与实际生产的日期差异很大,企业内部矛盾很大。出现了交付延期,管理人员往往是从业务、采购、生产、技术全罚一个遍,因为大家互相推责任,生产说供应没有及时采购,供应抱怨技术变更太频繁,技术指责业务随意承诺等等,似乎找不到问题点,也就做不到“奖罚分明”,更谈不上管理优化了。
这种离散型定制化的模式以后会成为一种趋势,如果想做好智能工厂,企业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,对于这个问题我往往给企业的建议是:把企业的BOM系统搭建好。企业想要速度快,反应敏捷,不仅仅需要信息及时传递,还要做到信息传递准确,业务人员说客户要增加一个垫圈,到技术人员那是蒙圈的,什么垫圈?橡胶的?金属的?圆的的还是方的?这样导致交流成本很高,如果我们给出的是标准化的数字,54327-45cn类似于简单的哈希,在不同的端口有不同语言呈现,举例说在客户端就是前挡风玻璃减震橡胶圈,在采购那就是苏州某厂家XX型号橡胶圈,在技术那就是减震等级为XX的橡胶圈等等。
为什么说BOM系统是企业的血液,它承载着一个企业从原材料采购、设计生产、产品交付以及订单变更等等,所有信息的连接,像我们人类从大脑发布命令后,要驱动我们身体每个细胞。一般BOM系统我们分为产品研发型与订单交付型,产品研发型多出现在流程型企业,比如汽车制造、煤化工企业等,产品计划制定往往是前一年就制定好的,改动不是很大;而离散性制造业多用订单交付型(OTD),往往订单变更很频繁。
在不同的阶段,我们把BOM也分为很多类别,比如在产品设计阶段,我们通常叫设计BOM,设计BOM往往需要进行工艺分解才能被制造所执行,这里涉及到很多内容,比如原材料、工艺工时等。生产BOM往往涵盖外购件、自制件、半成品等等信息,对同一种产品的描述在不同阶段往往不一致的。
目前的产品思维要求我们企业产品更迭速度加快,也就是说标准化、模块化更加困难,同时产生一个更大的难题,积压库存,很多企业都是死在这里,比如陈年的凡客,直接被10亿库存压死。由于产品速度发展太快,还有可能售后物料的发错,这些在工业企业里经常出现,无论是对产品体验还是索赔投诉等都是很大的问题。
随着人工智能,大数据分析系统加入,庞大复杂的BOM数据库能够精确的运算、分析、推送,这些离散性企业BOM系统所面临的问题都会解决。有些企业选择自主开发插件,有些或直接引入成熟企业的BOM软件等,在这里我们建议先引进,后消化吸收的方式,BOM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工具,更多是管理思想,管理经验都需要在系统里融合,比如说亚当斯密分工理论、亨利福特流水线理论、朱兰和戴明全面质量控制、大野耐一拉式生产、高德拉特TOC等等,在BOM系统搭建过程中,都能有效的借鉴。
上一篇: 制造业的六个精益生产误区
下一篇: 准时生产制-- JIT生产方式的产生
400-619-9527